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豌豆英语


  2月,当北方尚在寒冬中蛰伏时,金沙江干热河谷的麦田早已泛起麦浪。春节刚过,不少科研人员就来到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他们抓紧收获小麦,接着便带回去进行下一代筛选试验,来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元谋县,这座云南小城因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闻名,如今㊣㊣又因南繁被人们认识。40多年来,来自全国的100多家科研团队在此建立起“农业候鸟”的迁㊣徙路线月带着北方的㊣育种材料南下加代,次年1至4月携品种北归。截至2025年初,共有100多家科㊣研单位和制繁种企业与元谋县开展种子繁育与加代扩繁合作,繁种面积3.1万余亩,产量超过300万公斤,全国每年有600万亩麦类和2000万亩蔬菜选用“元谋种子”。

  在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来自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的3名科研人员忙着打包小麦种子材料。内蒙古小麦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巴彦淖尔综合试验站站长刘静告诉记者:“我们冬季在元谋种一季,收获后带回去夏天种一季,这样一年就能种2代。一般而言,选育一个㊣小麦品种需要11至13年时间,利用元谋南繁加代能缩短3至5年,大幅提高育种效率。”

  元谋县的独特气候禀赋,使其成为稀有的“育种加速器”。刘静介绍说,元谋年平均气温21℃、年日照超2600小时,9月开始雨水较少,且没有大㊣的自然灾害发生,播种时间长,灌浆时间也长,利于作物尤其是麦类作物生长。元谋是小麦、青稞等作物理想的南繁场所,以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种子科研机构和企业前来开展育繁种工作。

  来到一片试验田,记者见到了令人震撼的“时间折叠”景象:相邻地块里,刚抽穗的小麦与灌浆期的小麦并肩生长,盛开的油菜花旁是低矮的油菜,颜色不一的藜㊣麦结伴而生

  “在这里,你能在同一时间看到不同生长阶段的作物。”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会长仲家楷介绍说,这使得许多在其他地方难以配对的品种组合,在元谋✅容易实现配对杂交。

  这种时空压缩带来的育种效率提升也是显著的。2022年通过国审的“云麦117”就是典型例证,该品种在元谋完成12代选育,较传统模式提前6年,其抗旱基因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更创造了单季筛选3万份种质的行业纪录。

  2024年,元谋加代扩繁的麦类种子达114万公斤。目前,青稞共取得国家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6个、植物新品种权保护4个。拥有自主研发蔬菜新品种16个,获制繁种生产技术专利14项,制定蔬菜种子生产技术云南省地方标准6项。

  午后天气正热,试验田里的㊣油菜花开得正旺。为了保证油菜的杂交纯度,来自内蒙古的刘红莉和团队成员在进行去杂套袋工作。退休前,她是呼伦贝尔农垦哈达图农牧场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农艺师,从事南繁㊣育种已有30多年,与元谋有着深厚的感情。

  “元谋对我的帮助太大了,通过南繁北育,我前后共选育出了6个品种。”就在去年夏天,刘红莉团队自主培育的“哈油2号”登记成功,从发现、培育到登记,都离不开元谋的贡献。2016年冬季,刘红莉团队在基地边发现一株较为特殊的油菜单株,其株型较好可以杂交组合,“哈油2号”通过南✅✅繁北育,历时5年、经历八个生长周期的选育,最终登记成功。

  呼伦贝尔距离元谋4000多公里,路途遥远,平时管理很不方便。刘红莉说,自己主要跟仲家楷会长合作,每亩地付5500块钱,地租、施肥等交由协会负责,自己只出种✅子,再待每年播种、杂交、收获时㊣过来即可。这样的合作方式,早已成为科研院所和元谋县南繁种子繁育协会的一种默契。

  “每年六七月份,这些科研单位的人就会给我打电话,说今年大概要几亩地,回头我一统计,比如总共要1000亩,那我就找农民把地定下来,不管㊣这些单位什么时候来、种什么品种,确保他们能有地种。”今年63岁的仲家楷,以这样的方式服务南繁已长达40多年。

  元谋南繁的历史始于1973年,由加代繁殖玉米获得成功而起。上世纪80年代初,为发展小麦生产豌豆英语、提高小麦育种效率,以中国农业科学院金善宝院士为首的小麦育种团队,在全国各地寻找适合小麦南繁育种基地,最终发现元谋县每年9月至次年3月的气候条件适合小麦生长,并同当地辅助人员一起开展✅小麦冬繁工作,从此拉开了元谋㊣南繁的序幕。

  “我跟这些单✅㊣位合作了半辈子,不光是刘红莉,像前面的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我跟他们打交道从第一代到现在✅是第四代人。最多的一年有126家,现在还和77家科研单位进行合作。”仲家楷正是当年参与辅助工作的人员之一,他向记者述说着元谋南繁的往事与变化。

  目前,来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天津、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西藏等地的近100家科研单位、种子生产企业在元谋从事冬季种子繁育与杂交后㊣代加代鉴定✅工作。全县已建成1.5万亩以小麦、玉米、十字花科蔬菜、豆类为主的冬季制种基地。

  取得丰硕成果的背后并不容易。部分试验田✅里,小麦、青稞、藜麦、油菜㊣✅等㊣各种作物不规则地分布㊣着,田块大小不平,地势起伏不定,田埂也宽窄不一。

  “正如眼前所见,在协会㊣的协调下,目前基✅本能维持南繁工作的开展。可土地分散,每年租赁的土地不稳定,也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诸多困扰。”刘红莉说。近年来,随着元谋的名气渐✅增,越来越多的科研单位和人员汇聚于此,南繁用地愈发紧张。一家科研单位的试验用地,常常被分割成好几处,而且彼此之间相距甚远。有时候,刘红㊣莉需要前往离县城很远的试验田作业,交通极为不便,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她索性一整天都待在地里。

  同样是南繁,青稞育种加代与扩繁基地的情况要㊣好很多。从高空俯✅瞰,土地被精心平整,整齐划一,田块连片成方,不同时段种下的青稞颜色深浅各异,如同拼图。青稞是西藏的主要粮食作㊣物,目前主要推广的青稞良种超80%培育自元谋,这里无疑是青稞种业的摇篮。为给育种工作提供良好的配套生产、生活条件,2023年西藏自治区水利厅投入2284万元资金,改造试验地,新建水渠、道路、挡墙护坡、管道系统等配套设施。与此同时,元谋县也积极响应,配套国㊣家级制种大县项目资金647.96万元,共同参与建设外部供水豆类作物图片、水肥一体化、种子加工能力提升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基地✅的保障功能,为青稞育种工作的高效开展筑牢坚实基础。

  “与青稞相✅比,小麦、油菜等作物的重要性更加不言而喻,应加大重✅视力度。”仲家楷说,应当为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更加稳定和高效的育种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地投入到南繁工作中,为种业振兴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为保障南繁工作的顺利推进,当下还需要更多的项目支撑与资金投入,部分基地的改造升级更是迫在眉睫,如土地平整,以及管网、水渠、道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

  元谋县南繁育种基地,是科研人员逐梦育种的前沿阵地,更是孕育中国优质种子的重要摇篮。“2024年元谋第八届蔬菜种业博览会期间,成立了中国种子协会高原南繁分会和云南㊣省种子协会(元谋)麦类分会,这将推动南㊣繁事业进一步发展。”仲家楷展望道。(记者 郜晋亮 李浩)

关键词: 豆类作物图片